2011年12月5日

N世代的「網影響網路」

(via Marc_Smith, CC License)
 N世代衝撞 
在探討社群時代的行銷架構前,得先認識N世代衝撞》一書對網路的見解。此書為2008年經濟學家Don Tapscott探討網路世代的經典之作,是一項耗時兩年對全球6000名N世代 (Net generation) 份子研究後的副產物。這項研究計畫本身的達成方式,也藉助了N世代的影響力,例如在Facebook的社群上與N世代成員協作個案內容。它帶出的事實是,自幼便接觸電腦與網路的這個世代,無論在文化認知與行為模式生活習慣上都已累積很大的轉變,如今這些人漸及30歲,即將遍布社會各階層,對商業與市場消費行為衝擊巨大。

 你今天影響誰和被誰影響 
這些影響反應在社交網路上,過去人們一天內可影響的人數有限,多是家人或身邊好友、同事與同學等緊密的社交圈;然而N世代人們不但透過網路認識新朋友、維持友誼,也到各資訊網站討論任何話題,包含電影、食物、新聞、穿搭等。人們受影響與被影響的層面擴及到整個網路,而且是隨時隨地,大家交換彼此意見的行為變得普遍。作者將這些溝通網路與互動關係稱為「網影響網路」( N-fluence network ),並分為三層結構:最好的朋友新社交網路世界


 三種網影響網路結構 
最好的朋友」意即熟人網路,我們最常徵詢意見的對象來自家人、同學、同事等,是自古以來便存在人們身邊的緊密人際圈,未有多大改變,然而手機、簡訊、即時通等新溝通管道也強化了和熟人與同輩之間的聯繫頻率。

新社交網路」則是從Blog、MySpace、Facebook等網誌與社群網站的革命所帶來的延伸社交網路。這類社交網路上包含了與真實世界中熟人朋友的互動,同時社交觸角更延伸向朋友的朋友、興趣同好,與許多從未見過面的人。過去,我們很難想像好友名單裡裝了數百人,如今在新工具協助下,我們能影響與被影響的朋友數正在擴大,社交生活也趨於豐富。這類社群網站工具也降低了聯繫成本,比起透過電話連絡,新的功能不但減少經常通訊費用,也能做到非同步溝通,離線訊息和個人狀態可取代語音留言和傳簡訊。

世界是由更多人形成的大型網路,這種結構多存在於開放媒體性質的網站上,例如Youtube、Blog、Amazon、Twitter。這些網站將使用者意見傳達給他們朋友與社交圈的同時,其創作、發表也有機會向全世界散播,而內容素材越具備擴散的威力,所能觸及的世界範圍便越大。這些網路傳播模式當然吸引了企業,所以越來越多企業利用新網路工具結合病毒式行銷口碑效應社群經營等概念,企圖行銷與溝通市場。

 生產性消費者 
除了網路結構,還有消費者行為的改變,作者再提到生產性消費者」(prosumers)一詞,這概念其實不新,最早由未來學家Alvin Toffler所提倡Don Tapscott在前作《數位經濟時代》與《維基經濟學》亦有著墨。過去所提的共同創造概念較偏向─生產者和消費者雙方都持續參與產品和服務的創造N世代則使生產者與消費者界線變得更加模糊,他們喜歡發表意見、參與創造;唾棄一成不變、沒有選擇、缺乏創新的產品服務。他們樂於花時間投入社群經營、發表評論、要求改進,也更喜歡加入自己的創意、影響他人。

 N世代質變的啟示 
Prosumer的意義在於強調消費者本身也是生產者。單看N世代網路產品的演進趨勢如blog、維基百科、Youtube,都正貼切地傳達生產性消費者的威力與普及性。如果網影響網路與多數的消費者行為都發生改變,他們把時間花在網路上蒐集與分享意見、參與社群互動、追逐新的意見領袖,那等同宣告了企業經營品牌、產品服務,與行銷策略等議題的方法論都需要除舊換新了! 

【附註】書中曾預測Facebook等網站的出現會縮減六度分隔理論,最近mashable恰好揭露新的研究結果如今網路結構已形成了四度分隔,此刻網路正持續演化中

1 則留言:

  1. 網路上虛虛實實
    彼此間的信任度更為脆弱
    需要更多的理性來判斷........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