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7日

人類社交的極限─150法則

(Credit: tupian99.com)
解讀150法則
「150法則」
(Rule of 150),就是著名的鄧巴數字─ 描述人類受限於大腦的能力,所能維持穩定社交的朋友數平均為150人。研究也發現女性的社交能力高於男性,因為她們會花更多時間與朋友交談。後來這研究結果被應用於管理學組織規模上,認為組織的最佳規模在150人左右,若超過這數字就得適度調整結構,或透過授權分權以維持效率。


150法則之於社群網
150法則可供社群服務設計者參考,因為平均每人只能保持150人的最佳交流程度。早期MSN的Buddy List不超過150人,所以朋友數達上限時就得取捨,但取捨通常不困難,你很容易找到已經不再保持聯繫的朋友。而Facebook的朋友數上限卻高達5000人,一個人真的需要這麼大的訊息交流圈嗎?當好友過多的時候,便衍伸了個人社交網路管理的需求,相繼發展出例如Google 推出的Circle社交分層功能,能透過設定改善接受訊息雜亂的問題。

Twitter有何不同
照片分享社群 ─ Path 的設計考量很注重個人隱私,照片最多只能分享給自己信任的150個好友;但是Twitter卻是follower越多越好,這是後者偏向個人媒體性質的不同之處,前者經營的是緊密的強連結,後者經營的包含廣大的弱連結。他們在互動上的差別為:前者屬於雙向互動的交流,後者的關係只需要單向的關注便成立。這也是為何Facebook朋友上限高達5000人的理由之一,Facebook也接著追隨Twitter推出訂閱追蹤功能,顯示Facebook的平台策略是想兼容並蓄的,不但經營半開放式的個人社交服務,也想涉足個人媒體這塊需求。

150法則的例外
就像女性的網路活躍朋友數多於男性,總有特別擅於經營社群的佼佼者,這些例外發生在名人正妹身上。明星的朋友與追隨者人數動則數以千計,正妹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會獲得廣大迴響,大家會像朋友般地熱烈回應。對,這更像單向的關注,因為名人不可能像對朋友般地叫出每位粉絲的姓名、記得他們的故事,其實並未打破150法則。但是,就效果來說,明星們已經做到了。他們的噓寒問暖會讓每位粉絲感到被像朋友般地對待,發洩抱怨會讓大家感到同仇敵愾,因為明星能與粉絲建立特殊的情感連結。他們就像超級發電機般地對所有粉絲放電,所以Twitter和微博借助這些超級磁鐵來發揮拉力,也使藝人們的生活與社群媒體更緊密結合了。


150法則的啟示
這數字暗示了社群經理、品牌公關們在社群時代的任務難度,所謂與消費者建立朋友關係」並非容易的任務,多數的粉絲團即使追隨者眾,但並無法與消費者建立互動關係,通常只扮演資訊提供者。除非品牌本身具有魅力與個性,社群經理能投入和社群互動、建立情感連結。也因每個人的時間與注意力是有限資源,任何人要維持並享有人脈的好處,仍需要花時間去經營它,社群網站是協助達成任務的最佳工具。想評估自己在網路的社交投入程度,不妨利用klout算算自己的社交影響力吧。

0 意見:

張貼留言